- 7.8億人缺乏獲得改善的水源;約九分之一的人
- 20年後,水的需要會比供應多40%
- 超過3.4億人,每年死於水,衛生和衛生相關的原因。 幾乎所有死亡人數的99%發生在發展中國家。
- 生產肉類所需要的水是種麥的10倍
- 獲得清潔水和衛生設施的缺乏殺死兒童的速度相當於一個大型噴氣式客機墜毀每四個小時。
- 世界加入城市和城鎮每年60萬人,大部分移動到非正規住區(即貧民窟)沒有衛生設施。
- 7.8億人缺乏獲得改善的水源;約世界的九分之一的人。
- 水和衛生疾病的危機比任何戰爭用槍所死的還要多。
- 一個美國人五分鐘的淋浴比一般人在一個發展中國家的貧民窟使用一整天使用的水更多。
- 缺水的人超過美國人口的2.5倍。
2013年6月30日 星期日
世界水的供應短缺
2013年6月28日 星期五
癌症—為什麼我們還拼死命地要知道真相
最近將戴菲力的書《癌症—為什麼我們還拼死命地要知道真相》Cancer - Why we're still dying to know the truth再仔細的閱讀,對這位資深記者抽絲剝繭的功力、周延完整的觀察及獨到無礙的分析歸納十分佩服,也對他大無畏的精神讚嘆。
我們到底可否打敗癌症?
美國防癌協會的統計資料顯示,癌症為美國人的頭號殺手(也是台灣民眾的第一死因);每三人就有一人會得到癌症;若持續發展下去,到下個世紀,癌症的致病率是100%。過去20年死於乳癌的美國女性的人數,就已超過兩次世界大戰加韓戰再加越戰死亡人數的總合。
癌症在幾十年前早就有解了,只是真相一直被隱瞞,直到網際網路的發展,這個的解答才漸漸流傳開來。
然而美國的癌症政策是如何形成的呢?
艾德華.葛雷芬Edward Griffin寫的《無癌症的世界》World without Cancer 述說美國的現代醫學的轉變,及醫藥學界對疾病的觀念:二次大戰之前,全世界最大的化學及製藥公司為德國的法賓I.G. Farben公司。它不僅遍及九十三國,也是後來惡名昭彰的屠殺猶太集中營毒氣的製造者。在二十年代即和美國的工業壟斷者洛克菲勒的公司合作成立了一個全世界最大的製藥公司。直到今天,仍在美國的科學及抗癌政策上扮演極重要的角色。
洛氏集團所贊助的美 國 醫師學會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和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將化學物稱為「藥」來申請專利,並提供給經由它們的組織所訓練的醫師及專家使用。
二十世紀初期,亞伯罕‧福來思拿Abraham Flexner在洛氏和卡內基Andrew Carnegie的避稅基金贊助下,對美國的醫學院改革,使得醫生依賴藥物來治療疾病、從事開發新藥物的研究。在政府部門的要職官員名單中,不難發現許多與洛氏集團的掛勾痕跡。由此可知洛氏集團對美國食物及藥物管理局和各級的政府部門的影響,可說是佈線完整、環環相扣、牢不可破。
洛氏集團以金錢改變了老式的醫療行為,使之現代化、組織化及商業化,成為以藥物治療為主的醫藥工業。使醫師的生活從窮而落魄的郎中麻雀,飛上枝頭變為高所得、高教育、高社會地位的鳳凰。這些醫生在洛氏集團和卡內基的基金會出錢所建的醫學中心受訓,他們的藥物研究也得到大量的財務贊助。
在商業掛帥的二十世紀,另類療法或是無法申請專利的治療方法,不但不為主流醫界所接受,還頻被迫害、抹黑 (扣以無科學證據的大帽) 和隱瞞。久而久之,社會大眾也接受主流醫學及其研發的新藥物是抗癌唯一利器的思維。因此上世紀的前半葉,以百萬為單位的金錢大量注入國際級的藥物研究,期望找到有效的藥物來對治各種不同的癌症。由於沒有一種所謂的「奇蹟的子彈」療法是一蹴可成的,醫學中心就不斷地對病人進行新藥及放射線的實驗。即使在今日,這些化療及放射線治療已證明是無法治癒常見的癌症,醫師們還是繼續使用。
報紙常有抗癌新藥成功發明,或抗癌有重大突破等的新聞出現,但現代醫學真正地治療好癌症了嗎?有些醫師不禁開始懷疑化療的毒性反而是造成癌症病人的死亡主因。
1985年,哈佛大學微生物教授約翰‧凱恩斯John Cairns在科學的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雜誌發表評論說:「化療能否治癒任何一種常見的癌症還有待證實。」
有些腫瘤醫師會告訴病人沒有證據顯示化療有效;有些為了金錢的理由而開具化療單。因為開具化療單比給病人撫慰還賺的多。
戴菲力更直言,在七百億美元的化療工業的今天,依靠癌症討生活的人數比死於癌症的人還多。戴氏舉出許多主流醫師不斷發表化療無效的言論。比如:1992年,毒物學家山淼‧艾普斯坦Samuel Epstein醫師與三位前美國聯邦官員在華府共寫了一份聲明,經由64位在公共衛生、癌症預防及疾病預防領域屬於領導地位的專家背書。指出:「我們很關切財源雄厚的國家癌症機構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美國防癌協會及二十幾家完善的癌症治療中心等,以不斷的『戰勝癌症』的主張,誤導及迷惑美國大眾及國會。如今癌症每年奪走超過五十萬人,每三位就有一位美國人得到癌症。過去十年,500萬美國人死於癌症,而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大部分這些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而癌症業界及主要的製藥公司動不動就發表毫無證據的聲明說,治療癌症有重大進步或「治癒」癌症的消息。只是基於腫瘤組織初期的縮小,而非延長病人的存活時間,而且病人生活的品質被高毒性的治療嚴重摧毀則完全不受重視。1986年,麥吉爾癌症中心McGill Cancer Center的科學家們對118位治療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的醫師進行問卷調查,發現超過四分之三的醫師徵求病人進行肺癌高毒性的新藥實驗。
他們還被問到,假設是他們自己得到癌症,會用當時他們選擇的六種新藥中的哪一種治療?在79位回答中有64位說,任何含有一種極毒的Cisplatin化療新藥物他們都不會選用。58位醫師發現所有的新藥都無效,原因是化療的無效果及難以接受的高毒性。德國臨床癌症生物統計學家優瑞許‧愛博醫師(Ulrich Abel)在1990年康復雜誌提出《進展型上皮細胞癌症的化學療法》Chemotherapy of Advanced Epithelial Cancer的研究心得,他冷靜而不偏頗地分析過去十年的醫學報告,發現最常見的上皮細胞癌症,如肺癌、乳癌、攝護癌、直腸癌等的化療很少有成功的。
全世界每年有一百多萬人死於癌症,他們大多數曾接受過化療,使用化療的次數也越來越多。愛博還對幾百位醫師做問卷調查,發現:「許多醫生個人對癌症的觀點,與大眾所認知的資訊,有如天壤地別。」「如果他們自己得了癌症,他們不會做化療!即使癌細胞對化療有反應,但是腫瘤局部或完全的縮小,並不會延長病人的存活率。有時候癌症復發反而更加肆虐,因為化療助長抗療癌細胞的生成。」愛博醫生將化療病人在存活率改善方面,依不同的癌症與未受化療的病人做比較。統計發現:
結直腸癌:無證據顯示化療病人存活率獲改善。
胃癌:無明顯證據。
胰臟癌:存活率完全無效;未接受化療的病人活得較久。
膀胱癌:未做臨床實驗。
乳癌:無直接證據顯示化療延長存活率,化療之使用有道德上的疑問(大多數乳癌患者在手術前後都給予化療)。
卵巢癌:無直接證據。
子宮及子宮頸癌:存活率未獲改善。
頭頸部癌:存活率未得到改善,僅有零星的縮小。
一位法國的腫瘤專家查理‧馬士(Dr. Charles Mathe)甚至說:「我如果得了癌症,我絕對不會到癌症治療中心去,患者離這些中心越遠,越有生存的機會。」
加州大學的哈丁‧瓊斯Dr.... Hardin Jones分析了幾十年來癌症病人的存活率統計後說:「癌症病人可能還是不要治療的好。」像這樣的癌症醫師的見證,在戴氏書中比比皆是, 那麼 醫師為什麼還要對他們也束手無策的病症向病人說可以治療呢?
享有「心理學界的愛因斯坦」雅號的肯恩‧威爾博(Ken Wilber)在《恩寵與勇氣》Grace and Grit, 張老師文化出版)中,記述他的妻子罹癌的過程。
他提到一位好友罹患了末期癌症,她的醫生建議接受另一種非常強烈的化療,如果照醫生的話做,應該還可以活12個月。她提出了一個問題:「如果我不接受化療,還能活多久?」醫生回答:「14個月。」
肯恩的評語:「老實說,它也阻礙了病人尋求其他的治療途徑…這根本不是在治療疾病,這是在治療心病—某種治療也許對疾病無效,但可以引導病人聽信某個權威和接受某種醫療。」
腫瘤醫師並非企圖惡意操縱病人,也非刻意掩飾他們有限的技能,因為醫療對癌症無效,所以醫師被迫扮演安慰病人的角色,雖然這類角色對醫師而言是欠缺訓練的。但在病人眼中,醫生確實是地位崇高的牧師。主流醫師多半對另類療法不熟悉,他們的生活非常忙碌,以至於他們得依賴醫學研究或實驗簡報為訊息來源;而這些簡報又多為反對另類療法的組織機構(比如藥廠或癌症醫學中心)所準備。
因為癌症病人對醫院是一個利潤中心(profit center),主流的癌症治療在今日的美國根深蒂固的原因,就在於它們可以讓醫院賺得最多,而且保險願意付錢。所以現行的美國癌症醫療政策,會繼續掩飾事實,除非你自己從他們的神話中醒悟。
Source: http://xa.yimg.com/kq/groups/18748171/903452374/name/Day+-+Cancer+-+Why+We%26%2339%3Bre+Still+Dying+to+Know+the+Truth+(2000).pdf
2013年6月27日 星期四
9個簡單的技巧對於如何要多喝水
1. 近在咫尺的水瓶
2. 習慣定期喝幾口水
3. 逐步建立水的攝入量
4. 不要驚慌,如果你忘了
5. 由飲料遷移飲同量的水,而不是水加上其他成分
6. 跟踪飲水量
7. 膳食時有一杯常滿的水
8. 挑戰別人喝更多的水
9. 水不離手
買牙膏要看“綠藍紅黑”?
中國口腔協會:牙膏管底顏色與成分無關
買牙膏要看“綠藍紅黑”?
家中的牙膏若是黑色條,趕快扔掉!
「牙膏管底的顏色條也是有含義的,共分4種:綠、藍、紅、黑。綠色,純天然;藍色,天然+藥物;紅色,天然+化學成分;黑色,純化學。」近日,這則傳文在網路上傳播,發文者表示,選購牙膏要看牙膏管底部顏色。此則發文透過微博、微信,幾已傳遍了華人社會。
2013年5月22日,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發佈澄清說明指出:牙膏管底部顏色條,是用於牙膏管封尾時定位和識別的,與牙膏成分無任何關係。
對此,中國口腔協會稱:牙膏包裝底部的顏色條是用於牙膏生產過程中產品封尾時的定位與識別,被稱為電眼定位點,常用的有紅、藍、綠及黑色等。電眼定位功能用於在產品製作完成後,軟管自動填充的時候,封尾機定位感應用的;充料完成後,軟管放在自動封尾機,機器感應到相關顏色點,開始自動封住軟管,以確保封尾時包裝處於正確的位置,與產品成分無關。
而且牙醫師也表示從未聽過此種說法;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則在其官方網站上闢謠,提醒廣大消費者不要“輕信傳言,以訛傳訛”。
Source:新華新聞
買牙膏要看“綠藍紅黑”?
家中的牙膏若是黑色條,趕快扔掉!
「牙膏管底的顏色條也是有含義的,共分4種:綠、藍、紅、黑。綠色,純天然;藍色,天然+藥物;紅色,天然+化學成分;黑色,純化學。」近日,這則傳文在網路上傳播,發文者表示,選購牙膏要看牙膏管底部顏色。此則發文透過微博、微信,幾已傳遍了華人社會。
2013年5月22日,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發佈澄清說明指出:牙膏管底部顏色條,是用於牙膏管封尾時定位和識別的,與牙膏成分無任何關係。
對此,中國口腔協會稱:牙膏包裝底部的顏色條是用於牙膏生產過程中產品封尾時的定位與識別,被稱為電眼定位點,常用的有紅、藍、綠及黑色等。電眼定位功能用於在產品製作完成後,軟管自動填充的時候,封尾機定位感應用的;充料完成後,軟管放在自動封尾機,機器感應到相關顏色點,開始自動封住軟管,以確保封尾時包裝處於正確的位置,與產品成分無關。
而且牙醫師也表示從未聽過此種說法;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則在其官方網站上闢謠,提醒廣大消費者不要“輕信傳言,以訛傳訛”。
Source:新華新聞
熟透的黑香蕉可抗癌?
熟透的黑香蕉可抗癌?
有此一說:
原來熟透的香蕉,產生攻擊異常細胞的物質 TNF!
您可能會發現不久的將來 ........ 香蕉會缺貨!
香蕉愈成熟即表皮上黑斑愈多,它的免疫活性也就愈高。日本人愛吃香蕉不是沒原因的,大、小朋友們都喜歡吃香蕉。
真方便,每日五蔬果,疾病遠離我喔 .....
根據日本科學家的研究發現,香蕉中具有抗癌作用的物質 TNF。
而且,香蕉愈成熟其抗癌效果愈高。日本東京大學教授山崎正利利用動物試驗,比較了香蕉、葡萄、蘋果、西瓜、菠蘿、梨子、柿子等多種水果的免疫活性,結果證實其中以香蕉的效果最好,能夠增加白血球,改善免疫系統的功能,還會產生攻擊異常細胞的物質 TNF 。
山崎教授的試驗也發現,香蕉愈成熟即表皮上黑斑愈多,它的免疫活性也就愈高。所以從現在開始要吃熟一點的香蕉唷!香蕉不會使白血球盲目增長只有在數量少的時候才會大幅度增加。
因此,專家們研究認為,香蕉具有的免疫激活作用比較溫和,在人體狀態健康時並不會使免疫力異常升高 ,但對病人、老人和抵抗力差的體弱者則很有效果。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不妨每天吃1~2根香蕉,透過提升身體的抗病能力來預防感染,特別是預防感冒和流感等病毒的侵襲。
山崎 教授指出,在黃色表皮上出現黑色斑點的香蕉,其增加白血球的能力......... 要比表皮發青綠的香蕉強8倍..
這論調是正確的嗎?謝謝!
KingNet藥物諮詢特別門診藥師回答
義守大學義大醫院中藥科 吳宗修藥師
關於網路上的這篇文章,我們可以分成幾個部分來分析,首先是消息的源頭。
根據網友提供的情報,應該是這本書:
バナナと免疫増強作用;前田雅民,上田浩史,山崎正利:新しい食品素材と機能, 134ー140, CMC, 東京 (1997)
帝京大學藥學部的網站可以看到這本書。
http://www.pharm.teikyo-u.ac.jp/lab/iryo/book.html
至於山崎教授的研究,也不是胡亂吹牛的,山崎正利是日本帝京大學藥學部教授,他所做的實驗,是用廿隻白老鼠分分成各十隻的兩群做對照,一組注射水當對照組,一組注射香蕉萃取液。結果,是對照組全死;實驗組則有三隻存活。
以下是日本的「香蕉大學」網站,一個推廣香蕉的網站。內有這個實驗的簡單說明。
http://www.banana.co.jp/LINK2/Cancer.htm
以下是日本的「香蕉大學」網站,一個推廣香蕉的網站。內有這個實驗的簡單說明。
http://www.banana.co.jp/LINK2/Cancer.htm
由於山崎教授的實驗,香蕉抗癌在日本的確是一個很流行的說法,在日本網站很容易就可以找到一堆,引用的資料都是山崎的說法。
至於網路流傳的中文資料,幾乎都是一樣,來自新華社的一篇關於日本的報導。
不過,值得討論的是,新華社報導中說的TNF。有的中文資料中,將TNF翻成是三硝基芴酮,這是不對的。三硝基芴酮是中國取的名字,是種具爆炸性的黃色結晶化學藥品。請參考下列中國「國家標準 危險貨物品表」網站。
http://www.cas.ac.cn/html/Dir/2002/11/26/2921.htm
並到下面山東省公安廳消防局的官方網站看它的化學特性。
http://www.119.sd.cn/InfoCenter/Pagelet/PageShow.ASP?CnnStr=chem&Where=RID%3A58
正確的說,山崎實驗裡的TNF,應該是TNF-α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至於TNF-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 Alpha),或可譯為「腫瘤壞死因子-Alpha」。關於TNF-α的細胞機轉,其實是一門大學問。TNF-α和發炎、過敏等免疫系統的反應,及因免疫系統而引發的疾病有很大的關係。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這篇論文:
Membrane-Derived Second Messenger Regulates X-Ray-Mediated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Gene Induction
PNAS 1994; 91: 4897-4901.
上面這篇論文,可以在「美國國家科學會公報」網站
http://www.pnas.org/
上找到,這是DE Hallahan 、S Virudachalam 、J Kuchibhotla 、DW Kufe 、RR Weichselbaum五位教授在1994年的這一篇論文。他們利用TNF-α來縮小基因療法的範圍,以避免類似傳統基因療法「好壞通殺」的缺點。
總結來說,這篇轉寄信並不全是謠言,不過對於香蕉抗癌的功效,仍然需要更多的實驗報告來證明。在此之前,我們只能說:多吃水果總是好的,不是嗎?
資料來源:網路追追追
至於網路流傳的中文資料,幾乎都是一樣,來自新華社的一篇關於日本的報導。
不過,值得討論的是,新華社報導中說的TNF。有的中文資料中,將TNF翻成是三硝基芴酮,這是不對的。三硝基芴酮是中國取的名字,是種具爆炸性的黃色結晶化學藥品。請參考下列中國「國家標準 危險貨物品表」網站。
http://www.cas.ac.cn/html/Dir/2002/11/26/2921.htm
並到下面山東省公安廳消防局的官方網站看它的化學特性。
http://www.119.sd.cn/InfoCenter/Pagelet/PageShow.ASP?CnnStr=chem&Where=RID%3A58
正確的說,山崎實驗裡的TNF,應該是TNF-α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
至於TNF-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 Alpha),或可譯為「腫瘤壞死因子-Alpha」。關於TNF-α的細胞機轉,其實是一門大學問。TNF-α和發炎、過敏等免疫系統的反應,及因免疫系統而引發的疾病有很大的關係。
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這篇論文:
Membrane-Derived Second Messenger Regulates X-Ray-Mediated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Gene Induction
PNAS 1994; 91: 4897-4901.
上面這篇論文,可以在「美國國家科學會公報」網站
http://www.pnas.org/
上找到,這是DE Hallahan 、S Virudachalam 、J Kuchibhotla 、DW Kufe 、RR Weichselbaum五位教授在1994年的這一篇論文。他們利用TNF-α來縮小基因療法的範圍,以避免類似傳統基因療法「好壞通殺」的缺點。
總結來說,這篇轉寄信並不全是謠言,不過對於香蕉抗癌的功效,仍然需要更多的實驗報告來證明。在此之前,我們只能說:多吃水果總是好的,不是嗎?
資料來源:網路追追追
2013年6月25日 星期二
電解水飲、用問答 (三)
22. 電解水業者聲稱電解水具有中和人體酸鹼值的功能。而最近報章指出,其實人體原本就有自動維持酸鹼平衡功能,食物無法改變體內酸值,喝水同樣不可能。請問上列說明是否屬實?而飲用還原水及食用抗氧化食品是否不具意義?
的確!人體血液之酸鹼值,並不會因飲用電解水或食用抗氧化食品而有所改變。人體的酸值應保持在PH7.35~PH7.4之範圍,而人體靜脈血液與組織間之血液的PH值約為7.35其PH值較動脈為低,而PH值較低是由於靜脈回收血液中過量二氧化碳及部份代謝氧化物形成碳酸等物質。
當血液回流至動脈時,該物質已被排泄或還原,使PH值恢復正常值。人體自體內即具有酸緩衝系統的功能;所謂酸鹼值係以氫離子濃度做為計算標準,凡超過或低於上列數字均屬酸中毒或鹼中毒。為了防止酸、鹼中毒,人體內有三個主要酸控制機制:
一、透過體液所含有酸鹼緩衝系統,如體內預備鹼及還原等物質可迅速與酸或鹼結合,防止氫離子濃度過量的改變。
二、當呼吸中樞受到刺激時,呼吸中樞將使呼吸頻率改變,加速二氧化碳由體內移走的速率,使氫離子濃度回到正常值。
三、腎臟也會排出鹼性或酸性的尿液,有助於重新調整體內的氫離子濃度使其回正常值。
體內酸鹼緩衝系統均可在一秒內作用達到防止氫離子濃度改變。而啟動呼吸系統約需1~12分鐘後,才能充份發揮功能。腎臟是所有酸鹼平衡的調節系統中最有效的,然而啟動此一系統必須是幾小時甚至幾天才能充分的重新調整恢復正常PH值。
人體雖然存在自然酸緩衝系統,但並不表示說人體可以長期或大量飲用碳酸飲料或具氧化力食品。相對的也不能因為人體具自然酸鹼平衡功能,就表示電解還原水或抗氧化食品對人體無益。其實,有能力提供電子之物質如維生素A、B2、B12、C、E、D及微量元素、礦物質、鈣、鎂、鋅、 硒等離子均屬天然抗氧化食品,均可在第一時間提供電子,使自由基失去氧化力。
今天我們要探討的動點就是第一時間的重要(約1秒內的作用),因為自由基之產生迅速、消失也迅速;俗稱「活性氧」,活性者,活潑是也,可以瞬間攻擊細胞黏膜脂質,破壞DNA使基因產生突變,此乃致癌之主因;因此如果無法爭取在第一時間將自由基消滅,其所造成之傷害可想而知。所以建議人體體液應隨時補充預備鹼以對抗氧化力;如還原水或抗氧化食品之隨時補充,對健康有對幫助。
23. 請問電解水機水源之選擇是否有特別規定?
有關電解水機有和水源之選擇當然會影響電解水之品質,因此水源選擇必須慎重。一般來源不明之水源或確知受污染之水源均不適用於電解水生成器,譬如地下水或來源不明之山泉水。當然此一建議並不表示該水源已受污染或完全不適用電解水生成器使用。而是一般來源不明之水源無法定期檢測管制,以確保該水源安全無慮,因此列入不適用水源。
然而能符合上述定期檢測管制之水源,目前以自來水公司提供之水源較為安全,因此電解水生成器水源雖無特別規定,但仍需具備上述二條件,就是定期檢測管制及完整之淨水設備,使其符合飲用水標準。
24. 電解水採用礦泉水電解是否會產生重金屬集結問題?
所謂礦泉水並無特別規範其內容成份含量,一般所稱之礦泉水係指含有適量物質之水源或保存礦物質之瓶裝水之概稱。當然,無論已處理或未處理之礦泉水,均需確定不受重金屬污染,同時經完整之淨水系統處理,使其符合飲用水標準,才能成為電解水機之理想水源。在此必須說明電解水機不會無中生有自已製造出重金屬,然而當礦泉水本身已含有微量重金屬時,經電解之後,會使陽極槽部份之重金屬向陰極槽游離,此一現象係在原水受重金屬污染時才會發生,當然此一水源亦不適合做為飲用水。換言之,就算該淨水系統有能力除去小部份重金屬,因無法確知重金屬含量,仍建議不適合做為用水源或電解水生成器之水源。當然如果水源存在極微量之重金屬,仍在符合飲用水標準圍以內,我們仍建議採用具有去除重金屬能力之淨水系統,以策安全。
25. 報載電解還原水又稱活性鈣離子水,但經與原水比對,其鈣質含量並無大幅增加,因此對鈣質的補充,其實並無太大幫助。請問上述報導是否屬實?
電解還原水鈣質增加多寡與原水含量有關;雖然一般電解水機並未添加任何物質,僅就原水加以電解,理論上電解還原水僅就電解槽陽極部份之礦物質(鈣、鎂、鉀、鈉…等)經電解作用而向陰極游離,同時陰極部份之陰離子(如氯、草酸、碳酸、磷酸…等)物質向陽極集中,因此就礦物質總含量而言,理論上並無法成部數增加,雖然如此,此一現象已使得集中在陰極之礦物質被離子化而不帶酸根,因此原水中之「結合型鈣」已轉變成「活性鈣」,由於結合型鈣非常安定,不再尋求酸根結合,因此也不易被人體吸收,反之活性鈣已不帶酸根極不安定,必須再尋求酸根以求定,此乃活性鈣可與氧化物結合以及比較容易被人體吸收的原理。
因此上述報載有關鈣質含量增加多寡之討論並無意義,因為鈣質之結構已徹底改變,換言之經電解處理後之礦物質已脫胎換骨,已經產生了「質變」,此乃活生鈣與結合型鈣之差別,因此僅就人體鈣質之補充也有其一定的幫助,當然電解還原水之飲用除了礦物質之補充之外,小分子水所產生之功能及抗氧化作用,更為重要。
26. 水有軟水和硬水之別?是硬水好還是軟水好?
水質的軟硬程度是依水中所含鈣、鎂離子的濃度而定;若其濃度每公升含一百五十毫升以上就是硬水,於70~150毫克間就是中度硬水;75毫克以下便是軟水。
目前國內飲用水多屬中度硬水、硬水區,經煮沸後常會形成沉澱,形成鍋垢,一般人以為硬水水質不好。其實這些就是水中天然成份的鈣、鎂,它並非污染物質。研究發現,鎂、鈣離子對之血管細胞有特殊的保護,若硬水經電解後將鈣、鎂離子轉化成活性鈣、鎂易於人體吸收將有助於降低心臟病死亡率。
27. 長期飲用鹼性電解水,會不會中和胃酸?
電解還原水不可能稀釋胃液,它並沒有降低胃液酸度之作用。它的鹼性只是電解時氫氧離子OH-增加而呈現出鹼的特性,並不存在PH值變化的問題。
28. 長期喝電解水,會不會產生鹼中毒的問題?
電解水中之鹼性的部分是因為水經過電解時,陰極的鹼性正體~氫氧離子(OH-)增多而呈現出鹼的特性,其氫氧離子(OH-)所占濃度表現出來的PH值在7~14之間。是一種會還原的鹼的特性。
並不是如一般的鹼性物質如(小蘇打、鹼粽、清潔劑等),是一種不會還原的鹼的物質。吃多會有鹼中毒的風險。
也因為它是一種會還原的鹼的特性,故把水放置一段時間(幾天後)即會還原成自來水原有的中性了。因此,我們知道電解水並不是添加一些鹼性物質來讓它成為鹼性水的,故長期飲用不會有鹼中毒的問題。
29. 鹼性電解水放置一段時間或煮沸後,會有白色的沉澱粉末,會不會對人體造成結石的現象?
電解水中的鈣離子,因為本身已不帶酸根,是一種極為活性的鈣,所以很容易和空氣中的氧結合,而形成氧化鈣(白色的粉末) ,這種氧化鈣只是不容易被人體吸收而已,就像是平時吃的鈣片一樣,並不會讓人產生結石。
其實這是很大的誤會。的確分析結石時,其中含有若干的鈣,但事實上,結石的主要成分為膽固醇,即結石是缺乏鈣,致使副甲狀腺荷爾蒙不斷釋出骨骼中之鈣,使得尿中含有大量的鈣,並在酸性血液之情況下,由膽固醇之固化而生成的。
如果血液有鈣離子而傾向鹼性,反而能溶解結石,為避免腎臟、膀胱造成結石,更要大量攝取鈣離子水來預防結石產生,更可幫助結石的排出。
故鹼性電解水若能及時生飲,則水中的活性鈣離子更容易被人體所吸收,對補充身體所需要的鈣是非常有幫助的。
的確!人體血液之酸鹼值,並不會因飲用電解水或食用抗氧化食品而有所改變。人體的酸值應保持在PH7.35~PH7.4之範圍,而人體靜脈血液與組織間之血液的PH值約為7.35其PH值較動脈為低,而PH值較低是由於靜脈回收血液中過量二氧化碳及部份代謝氧化物形成碳酸等物質。
當血液回流至動脈時,該物質已被排泄或還原,使PH值恢復正常值。人體自體內即具有酸緩衝系統的功能;所謂酸鹼值係以氫離子濃度做為計算標準,凡超過或低於上列數字均屬酸中毒或鹼中毒。為了防止酸、鹼中毒,人體內有三個主要酸控制機制:
一、透過體液所含有酸鹼緩衝系統,如體內預備鹼及還原等物質可迅速與酸或鹼結合,防止氫離子濃度過量的改變。
二、當呼吸中樞受到刺激時,呼吸中樞將使呼吸頻率改變,加速二氧化碳由體內移走的速率,使氫離子濃度回到正常值。
三、腎臟也會排出鹼性或酸性的尿液,有助於重新調整體內的氫離子濃度使其回正常值。
體內酸鹼緩衝系統均可在一秒內作用達到防止氫離子濃度改變。而啟動呼吸系統約需1~12分鐘後,才能充份發揮功能。腎臟是所有酸鹼平衡的調節系統中最有效的,然而啟動此一系統必須是幾小時甚至幾天才能充分的重新調整恢復正常PH值。
人體雖然存在自然酸緩衝系統,但並不表示說人體可以長期或大量飲用碳酸飲料或具氧化力食品。相對的也不能因為人體具自然酸鹼平衡功能,就表示電解還原水或抗氧化食品對人體無益。其實,有能力提供電子之物質如維生素A、B2、B12、C、E、D及微量元素、礦物質、鈣、鎂、鋅、 硒等離子均屬天然抗氧化食品,均可在第一時間提供電子,使自由基失去氧化力。
今天我們要探討的動點就是第一時間的重要(約1秒內的作用),因為自由基之產生迅速、消失也迅速;俗稱「活性氧」,活性者,活潑是也,可以瞬間攻擊細胞黏膜脂質,破壞DNA使基因產生突變,此乃致癌之主因;因此如果無法爭取在第一時間將自由基消滅,其所造成之傷害可想而知。所以建議人體體液應隨時補充預備鹼以對抗氧化力;如還原水或抗氧化食品之隨時補充,對健康有對幫助。
23. 請問電解水機水源之選擇是否有特別規定?
有關電解水機有和水源之選擇當然會影響電解水之品質,因此水源選擇必須慎重。一般來源不明之水源或確知受污染之水源均不適用於電解水生成器,譬如地下水或來源不明之山泉水。當然此一建議並不表示該水源已受污染或完全不適用電解水生成器使用。而是一般來源不明之水源無法定期檢測管制,以確保該水源安全無慮,因此列入不適用水源。
然而能符合上述定期檢測管制之水源,目前以自來水公司提供之水源較為安全,因此電解水生成器水源雖無特別規定,但仍需具備上述二條件,就是定期檢測管制及完整之淨水設備,使其符合飲用水標準。
24. 電解水採用礦泉水電解是否會產生重金屬集結問題?
所謂礦泉水並無特別規範其內容成份含量,一般所稱之礦泉水係指含有適量物質之水源或保存礦物質之瓶裝水之概稱。當然,無論已處理或未處理之礦泉水,均需確定不受重金屬污染,同時經完整之淨水系統處理,使其符合飲用水標準,才能成為電解水機之理想水源。在此必須說明電解水機不會無中生有自已製造出重金屬,然而當礦泉水本身已含有微量重金屬時,經電解之後,會使陽極槽部份之重金屬向陰極槽游離,此一現象係在原水受重金屬污染時才會發生,當然此一水源亦不適合做為飲用水。換言之,就算該淨水系統有能力除去小部份重金屬,因無法確知重金屬含量,仍建議不適合做為用水源或電解水生成器之水源。當然如果水源存在極微量之重金屬,仍在符合飲用水標準圍以內,我們仍建議採用具有去除重金屬能力之淨水系統,以策安全。
25. 報載電解還原水又稱活性鈣離子水,但經與原水比對,其鈣質含量並無大幅增加,因此對鈣質的補充,其實並無太大幫助。請問上述報導是否屬實?
電解還原水鈣質增加多寡與原水含量有關;雖然一般電解水機並未添加任何物質,僅就原水加以電解,理論上電解還原水僅就電解槽陽極部份之礦物質(鈣、鎂、鉀、鈉…等)經電解作用而向陰極游離,同時陰極部份之陰離子(如氯、草酸、碳酸、磷酸…等)物質向陽極集中,因此就礦物質總含量而言,理論上並無法成部數增加,雖然如此,此一現象已使得集中在陰極之礦物質被離子化而不帶酸根,因此原水中之「結合型鈣」已轉變成「活性鈣」,由於結合型鈣非常安定,不再尋求酸根結合,因此也不易被人體吸收,反之活性鈣已不帶酸根極不安定,必須再尋求酸根以求定,此乃活性鈣可與氧化物結合以及比較容易被人體吸收的原理。
因此上述報載有關鈣質含量增加多寡之討論並無意義,因為鈣質之結構已徹底改變,換言之經電解處理後之礦物質已脫胎換骨,已經產生了「質變」,此乃活生鈣與結合型鈣之差別,因此僅就人體鈣質之補充也有其一定的幫助,當然電解還原水之飲用除了礦物質之補充之外,小分子水所產生之功能及抗氧化作用,更為重要。
26. 水有軟水和硬水之別?是硬水好還是軟水好?
水質的軟硬程度是依水中所含鈣、鎂離子的濃度而定;若其濃度每公升含一百五十毫升以上就是硬水,於70~150毫克間就是中度硬水;75毫克以下便是軟水。
目前國內飲用水多屬中度硬水、硬水區,經煮沸後常會形成沉澱,形成鍋垢,一般人以為硬水水質不好。其實這些就是水中天然成份的鈣、鎂,它並非污染物質。研究發現,鎂、鈣離子對之血管細胞有特殊的保護,若硬水經電解後將鈣、鎂離子轉化成活性鈣、鎂易於人體吸收將有助於降低心臟病死亡率。
27. 長期飲用鹼性電解水,會不會中和胃酸?
電解還原水不可能稀釋胃液,它並沒有降低胃液酸度之作用。它的鹼性只是電解時氫氧離子OH-增加而呈現出鹼的特性,並不存在PH值變化的問題。
28. 長期喝電解水,會不會產生鹼中毒的問題?
電解水中之鹼性的部分是因為水經過電解時,陰極的鹼性正體~氫氧離子(OH-)增多而呈現出鹼的特性,其氫氧離子(OH-)所占濃度表現出來的PH值在7~14之間。是一種會還原的鹼的特性。
並不是如一般的鹼性物質如(小蘇打、鹼粽、清潔劑等),是一種不會還原的鹼的物質。吃多會有鹼中毒的風險。
也因為它是一種會還原的鹼的特性,故把水放置一段時間(幾天後)即會還原成自來水原有的中性了。因此,我們知道電解水並不是添加一些鹼性物質來讓它成為鹼性水的,故長期飲用不會有鹼中毒的問題。
29. 鹼性電解水放置一段時間或煮沸後,會有白色的沉澱粉末,會不會對人體造成結石的現象?
電解水中的鈣離子,因為本身已不帶酸根,是一種極為活性的鈣,所以很容易和空氣中的氧結合,而形成氧化鈣(白色的粉末) ,這種氧化鈣只是不容易被人體吸收而已,就像是平時吃的鈣片一樣,並不會讓人產生結石。
其實這是很大的誤會。的確分析結石時,其中含有若干的鈣,但事實上,結石的主要成分為膽固醇,即結石是缺乏鈣,致使副甲狀腺荷爾蒙不斷釋出骨骼中之鈣,使得尿中含有大量的鈣,並在酸性血液之情況下,由膽固醇之固化而生成的。
如果血液有鈣離子而傾向鹼性,反而能溶解結石,為避免腎臟、膀胱造成結石,更要大量攝取鈣離子水來預防結石產生,更可幫助結石的排出。
故鹼性電解水若能及時生飲,則水中的活性鈣離子更容易被人體所吸收,對補充身體所需要的鈣是非常有幫助的。
訂閱:
文章 (Atom)